kaiyuantiyu

开元体育新闻

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银川——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

2025-04-08 17:20:5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银川——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

  近年来,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培育壮大了新质生产力。

  在灵武市马家滩镇大羊其村,农业生产呈现出与“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模式截然不同的景象。来到该村的数字化无人农场,数台机械正往来穿梭于田间地头。在科技赋能下,该无人农场实现了从耕整地、播种、植保到收割的全过程无人作业。

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银川——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

  当技术人员在平板电脑上进行操作后,搭载卫星精准定位、5G移动通信技术的无人收割机、无人拖拉机等,按照事先设定的路线图,行进在平整的田地里,开始有序整田、播种、植保。在收获季节,还有无人收割机进行作业,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耕整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环节,平整的田地可以大幅提高水肥利用率。相较于人工驾驶作业,无人驾驶农机直线行驶横向误差更小,播种行直线度更高、行距更匀称。”宁夏绿先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刚介绍,无人机械作业的精准度,可以使得田地平整度的偏差为正负值2.5厘米到3厘米,更便于在播种、淌水方面进行管理。

  在无人农场中,农民也已经“改头换面”:工作时,他们身着干净整洁的运动服,开元体育APP手持平板电脑,输入操作指令,仓库里的无人农机就会自主作业。完成作业后,还会自动回到机库停放,提高了工作效率。

  位于灵武市的宁夏华信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其枸杞、沙棘、红枣等农业深加工产品走俏网络,是一家年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智锋表示,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对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宁夏华信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和高校间的合作,开展食品类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招聘和培养,现已建立起18人的研发队伍,2023年获批自治区科技厅果蔬汁饮品研发中心。

  今年,宁夏华信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三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包括固体饮料、压片糖果、凝胶果糖。从前期处理到最后的包装车间,这些生产线基本实现了智能制造,特别是机械臂机器人的引进,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品质更好。

  鲜奶的保存时间短,发展奶产业要先解决储存问题。近年来,灵武市引导精深加工企业持续发力解决难题,为企业带来大量订单。走进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伴随机械的轰鸣声,控制室内的工作人员紧盯仪表,仔细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紧锣密鼓地进行生产。“稀奶油和浓缩奶的订单全年排满,脱脂乳粉排到10月。”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白建梅介绍道。

  建厂以来,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的技术改造资金,重点聚焦乳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改造,抢占高附加值赛道。该公司引入先进工艺设备,构建起涵盖乳粉、奶油、奶酪、黄油等多品类的精深加工体系,将优质原奶加工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加大研发投入,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奶酪、黄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打造自主高端品牌体系。

  科技支撑让企业发展更加有底气。蒙牛宁夏工厂喊出了“百人百亿”的口号,即100个人一年完成产值100亿元。这要如何做到?答案与蒙牛宁夏工厂实现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的全数智化覆盖有关。

  在这里,每一包牛奶涵盖了100多项业务点、上千个动作要素、36个关键控制点、139项检验项目,全部实现数字化在线管控。通过在各类实体业务中广泛应用数字化平台、大数据分析及AI场景,蒙牛宁夏工厂全面实现了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从投产开始,蒙牛宁夏工厂的生产运营便可实现一键启动,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仅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环实时响应系统调度,实现了一人多岗生产模式转变,达到了生产制造过程的高度智能化和高效化。通过不断应用最新的数字技术,蒙牛宁夏工厂实现了1270项技术业务管理创新,为乳品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树立了新的标杆。

  去年底,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将一条全新的自动化变速箱产线准时交付给一汽解放。该公司也为比亚迪、东风本田、广汽等多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称号。

  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体化覆膜技术的无主栅光伏组件制造设备,大幅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效率。“过去,太阳能焊接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设备价格高,维修成本更高,大部分光伏制造企业都选择人工焊接,导致太阳能组件生产周期长、赶不上发展速度。”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该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进入市场,可兼容焊接二栅、三栅125×125毫米、156×156毫米电池片,一举打破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随后,该企业生产的S5000系列产品重磅亮相,成功实现1小时加工9000片的高效率生产。订单如潮水般涌来,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龙头光伏组件厂家,并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制造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创新求变,锚定“三都五基地”建设目标,全力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高效融合与对接,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有了银川企业的助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