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antiyu

开元体育新闻

运动服前瞻百科 前瞻网

2024-09-02 09:09: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运动服是指专用于体育运动竞赛的服装,通常按运动项目的特定要求设计制作。广义上还包括从事户外体育活动穿用的服装。本报告运动服定义使用广义概念。

  运动服是指专用于体育运动竞赛的服装,通常按运动项目的特定要求设计制作。广义上还包括从事户外体育活动穿用的服装。本报告运动服定义使用广义概念。

  为了满足有关运动、休闲运动、时尚运动的消费者或群体、机构、团体关于服饰需求的所有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的运动服饰企业以及连接企业与运动服饰消费者之间的所有相关的流通渠道等的统称为运动服行业。在大行业的归属上,运动服行业既可划为服装行业,也可归入体育行业。

  201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当中列明了纺织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重点,主要包括:

  (1)东部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引导纺织产业向高端领域转移,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有订单的纺织企业通过采购和经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纺织企业合作;

  (2)中部地区完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重点发展棉纺织、麻纺织、针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加工制造;

  (3)西部地区抓住西部开发战略机遇,发展棉纺织、丝绸、服装及其它特色产业;

  2008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经过了4次上调。第四次是在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1个百分点,至16%。

  据测算,出口退税率上调1%,纺织服装利润总额将增加7.89%(76亿元),这极大的拓展了企业和外商之间的议价空间,让出口企业接单子的时候更有竞争力。除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空间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信心,令企业能在风雨飘摇的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09年7月1日,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负责组织编写,商务部立项并发布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填补了国内纺织服装贸易领域的一项空白,对我国纺织服装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该标准分13章,分别从建设环境、经营环境、安全要求、招商管理、经营管理、市场秩序及信用管理、商户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

  该标准的发布及贯彻实施,能够帮助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功能升级,有利于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和市场的安全经营;有利于保护市场中商户的权益;有利于改善市场交易环境和提升消费水平,对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9年5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减免出口农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1)继续对出口农产品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具体减免政策仍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出口农产品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的通知》(财综【2007】54号)规定执行。

  (2)对出口纺织服装产品按现行征收标准的70%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具体实施减免的出口纺织服装产品目录见附件。

  (3)上述减免规定执行期限暂定1年,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至2009年12月31日止。

  我国首部运动服装国家标准GB/T21980-2008《专业运动服装和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于2008年10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

  该《技术规范》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专业运动服装和防护用品,规定了专业运动服装和防护用品的要求,检验(测试)方法、检验分类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全部技术特征。

  在运动服专利申请方面,下面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为准,检索年限为2000-2011年,检索词为运动服。2000-2011年间,以运动服为检索词的专利申请量共计258件。

  专利申请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2000-2011年间,运动服行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01件,占总申请量的39.1%,居三类专利申请量占比首位。

  运动服的上游产业为纺织行业的面、辅料子行业及成衣制造业。从产品生产成本的角度分析,面、辅料等原材料成本约占65%-75%左右,成衣制造成本约占25%-35%。

  运动服的下游直接面向服装零售顾客。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居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以及运动消费的日益时尚化、品牌化,保证了运动服零售业拥有广阔且日益扩大的消费群体。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丰富的原材料资源等有利因素确保了我国运动服行业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规划和部署。对于体育用品业,《意见》提出,要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体育用品业中的地位、有效推动体育用品的品牌建设,增强我国体育用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运动服业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以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为标志的中高收入人群正在形成和扩大,这部分人具有很强的消费购买能力,消费升级将推动运动服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运动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运动服消费日益品牌化,而一个知名品牌的树立是一家企业在产品质量、开元体育入口产品设计、品牌定位和营销网络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长期耕耘的结果。行业的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树立稳固的品牌形象。

  随着体育运动观念的深入人心和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运动服在技术和功能上要求更高了,功能性面料的突破促进了功能性运动服的发展,21世纪的运动服将集功能性和时尚性于一体,保护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高科技性能的功能性运动服是运动服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成为新进入者的一道巨大的门槛。

  随着世界各国贸易壁垒的不断打破,以及各种双边、多边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贸易组织的成立,体育用品的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中最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在持续,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加剧。

  随着休闲服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商品企划、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经验背景的多元化要求也日益提高。行业的新进入者较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或培养出足够多的合适人才。

  服装行业价值链的高端部分集中在上游的面料研发、产品设计和下游的零售渠道、品牌运营环节,而处于中游的生产制造环节由于资金压力大、同质化严重而易于受到上下游的挤压至于利润微薄的境地。因此,国际上著名的大型运动服企业,例如耐克、阿迪达斯等,都将生产制造环节完全外包出去,自身集中精力于设计、零售渠道和品牌运营等高附加值的环节。而一些国内的知名运动服企业,如李宁、安踏等,也渐渐从生产制造中脱身出来,致力于核心能力的培育。

  目前,中国相当多的运动服企业营销模式是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OEM),以大量出口加工订单挣得廉价的加工费而不是可观的超额利润。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提高、对外贸易摩擦的加剧,世界运动服巨鳄加快了对中国庞大服装消费市场蚕食鲸吞的步伐,中国OEM服装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从外需看,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就业好转,欧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障碍逐渐消除,需求复苏,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运动服的出口。但是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运动服企业的利润可能会被压缩,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别化战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从内需看,结构化发展趋势明显,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主要的二线城市天津、重庆、西安、成都等对运动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在未来五到十年将更加注重对质的细分;其他的二线城市及普遍的三线城市对运动服的消费潜力正逐渐被挖掘出来,市场空间巨大。此外,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以及健身意识的增强,庞大的农村市场将是等待中国运动服企业开发的一块沃土。

  劳动力、运输、土地、能源等各种要素价格上涨,给运动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此外,主要原材料--棉花和化纤的价格出现了大幅的波动,也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成本的控制是运动服企业盈利的关键。

  市场竞争越激烈,行业产品价格越低,利润空间越小,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就越低。中国运动服行业低端产品处于过剩状态,大部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为了生存,价格战的运用难以避免,导致整体行业的盈利下滑。

搜索